南師專轉本 專轉本資料 南師啟點專轉本 大學語文專轉本作文 議論文寫作指南
訓練時要努力做到以下三點:
一要“定準音
二要“一開頭就走向目的”
三要“短小優美像‘鳳頭’”,要產生一種“把讀和不讀皆可的讀者吸引來,產生使之必讀”的效果。
一、闡發式(解釋說明式)
通過對題目或題目的概念的含義進行闡釋說明,點明題意,提出論點。這種方法適用于內在含義比較含蓄、深刻或概念比較抽象的題目。如《說“混”》、《打鐵必先自身硬》、《自卑、自負、自強》等。
例1:《要交“諍友”》
何謂“諍友”?諍友就是敢于直言不諱地展開批評的朋友。友誼之花,只有得到真誠的批評雨露的澆灌,才會變得芬芳多彩;如果只有對缺點錯誤的容忍和袒護,那就會枯萎凋謝。所以交朋友應交諍友。
例2:《昨天、今天、明天》
人生之路是漫長的,但人的一生卻只是許許多多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組成的。人生又是短暫的。昨天已經過去,永不復返;明天還沒有到來,難以把握;只有今天才是實實在在,但也將很快過去。所以,朋友,你渴望成功嗎?你渴望一生成果累累嗎?那么,請你把握住今天,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吧。
分析:例一,從解釋“諍友”的含義入筆,然后從正反兩面闡釋“諍友”對于友誼的意義,自然提出論點。
例二,則是闡發題目的含義,再從一個設問提出論點,確定下文論述的方向。
二、點題派生式
圍繞題意,進行闡釋,從題目原意中派生出一個角度,一個“點”,作文全文論述的中心。這種方法常用于題目范圍較大,議論難以駕馭和深入展開,需要闡述生發一個較小的角度,便于下文的論述。
例3:《談學習》
子曰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”認真學習而又經常復習,溫故知新,感到一天一天充實,就像禾苗的欣欣向榮,涓涓小溪匯成浩蕩的江河,再也沒有比這更愉快的事了。
例4:《說“勤”》
韓愈有句名言,叫做“業精于勤”。意思是說,學業這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。確實,勤,對于好學上進的人來說,是一種美德。我們所說的勤,就是要人們善于珍惜時間,勤于學習,勤于思考,勤于探索,勤于實踐,勤于總結。看古今中外,凡有建樹者,在其歷史的每一頁上,無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寫著一個閃光的大字——勤。
例三,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加以解釋生發,由概念“學習”派生出學習是一件無比愉快的事作為論點,角度小下文就容易寫深透了。例四也是引用名言加以闡釋,將立論的角度縮小到學習中的勤奮上,再經闡述生發出學習勤的具體內容,從而確立論述的中心,最后一句指明下文論述的方向。
三、溯源式
溯源命題的出處,并加以解釋或評說,提出論點。這種方法適用于直接或隱含名言、俗語等的標題。
例5:《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》
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膾炙人口的名句,歷來被人傳誦。這不僅因為他提出了這種崇高的憂樂觀,而且也因為他一生的處世立身都是按照這樣的憂樂觀去做的。因而,千百年來,多少仁人志士都以此來自勉、自主、自尊。千百年來,這種崇高的憂樂觀,正像一顆晶亮的水珠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芒一樣,也反映出人們對于憂與樂的正確態度。
例6:《清流與活源》
宋代朱熹曾有這樣一首詩: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。”朱子講的是他得讀書體驗。拿來一本書,作者觀點,思想一目了然,即所謂的“清如許”。這是作者平時不停地讀書、思考探究和“每亭問”才有的清爽,朱子稱平日積累為“活水”。可見,清流的產生,源于活水;有活水的培養,才有賞心悅目,心曠神怡之清流。這好像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,然而我們許多人至今還搞不“清爽”。
例五,這個標題就是名句,作者從溯源入筆,分析這句名言被廣為傳誦的原因,歸結提出論點,引起下文(下文只要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述就行了)。
例六,標題只隱含著朱熹的詩的含義,作者先引朱熹的詩,加以闡釋生發,闡明了題意。最后一句定下了下文的思路,即舉現實生活中的事例,說明“我們許多人至今還搞不‘清爽’”,從而論證要清流必要有活源。
四、問題式
扣住題意,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現象、某一問題、某一事例起筆,加以論述,提出論點。這種開頭的好處是針對性強,議論切入角度小,可使全文中心突出。如《談自信》可以因為自信而成功的事例,正扣題意開頭;也可以某些缺乏自信的現象或事例,反扣題意提出應有自信的觀點開頭。
例:《節儉是一種美德》
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,如今的中國已經開始向小康邁進了。然而在大搞經濟建設的同時,人們卻漸漸遺忘了某些更加彌足珍貴的東西。如今在有硬幣掉在地上,也不會有人彎腰去撿;勤儉持家已不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,人們想的更多的是“瀟灑走一回”;在青年人中,高消費更是愈演愈烈,幾百元的CD,幾千元的酒宴早已不是什么新聞······的確,生活水平提高了,但這并不意味著從此就可以摒棄節儉,因為節儉不僅僅是一種形式,而是一種美德。
例子,反扣題意,擺出當前種種高消費的現象,揭示了提倡節儉的必要性,并略加評論自然提出了中心論點。
五、故事式
以一個典故、成語、寓言、小故事或評述一幅漫畫,闡明題意,提出論點。
例7、《恰到好處》
善于描寫一個人的美,莫如宋玉。他在《登徒子好色賦》里這樣描寫“東家之子”的美“東家之子,增之一分則太長,減之一分則太短。著粉則太白,施朱則太赤。”東家之子的美,真是“恰到好處”,稍微多一點,或稍微少一點,就不美。
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“恰到好處”·······
分析:這開頭通俗自然,極具觸力,作者在娓娓敘述中形象地讓你明白“恰到好處”的含義,一句抒情性的評論“真是‘恰到好處’”,只輕抹一筆就點了題。論點邊水到渠成地亮出來了。像這樣從敘典故中闡明題意,引出論點,讓人沉浸在美的欣賞之中,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作者的“甕中”,確實引人入勝。
例8:《說“疑”》
靜靜的教堂,虔誠的人們俯著身,在默默地祈禱。在這群人之中,他得眼睛卻在四處張望。一陣風吹來,教堂掛著的燈左右擺動,他按著手中的脈搏,靜靜地數著,若有所思,若有所疑“為什么掛燈搖擺的幅度不論大小,時間卻都是一樣?”這個“疑”使這位青年后來發現了等時性原理,制成了第一只擺鐘。這個青年就是后來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的伽利略。
縱觀古今中外,科學上的突破,技術上的發明,都是從“疑”開始的,“疑”是研究的起點,成功的前提。
分析:作者似乎在敘述一個生動的故事,引人入勝實質是緊扣題目,現象地闡述了“疑”的重要和怎樣才能有“疑”,并自然地提出了論點。令人信服而富有吸引力。
六、比喻、類比式
用一個比喻生動形象地闡明題意,引出論點;或先擺出幾個相類似的事物或觀點,通過類比來點明題意,引出論點或要議論的論題。這類開頭,常常生動不俗,頗具魅力。
例9:《干群關系瑣議》
魚兒離開了水,便失去了生存的條件;牙齒離開了嘴唇,便會遭受風寒的侵襲;領導干部脫離了群眾,輕則高高在上,干不出任何成績,重則腐化墮落,禍國殃民。
分析:先擺出“魚水關系”、“唇齒關系”兩種事物,在擺出“干群關系”與之類比,既揭示了干群兩者密不可分的關系,有自然引出了“干部不能脫離群眾”的論點。